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迟志强家庭背景

迟志强家庭背景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迟志强家庭背景

迟志强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【新闻背景】上世纪80年代初期,迟志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,他曾经主演过《小字辈》、《夕照街》、《月到中秋》等影片,与当时的陈冲、刘晓庆、唐国强和潘虹等同是第二届“全国优秀青年演员”奖获得者。然而,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,1983年,迟志强在南京突然被捕入狱,随后被南京市检察机关以“流氓罪”批准逮捕,监禁4年。全国舆论一片哗然。  由于表现良好,迟志强于1985年提前出狱。两年后,他根据铁窗内的生活创作、演唱的《铁窗泪》、《愁啊愁》等歌曲风靡大江南北,人称“囚歌之王”。但之后,随着社会对“囚歌”大肆流行的批判,迟志强再次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……  他曾是上世纪80年代演艺界里命运最波澜起伏的一个。他的人生由几个关键词组成:明星、罪犯、囚歌。他的经历里,剥离开时代背景,一切说辞都显得太过草率与轻飘。  上世纪80年代,他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,因主演《小字辈》、《夕照街》等影片,而成为当时的银幕新星。1981年,他和刘晓庆、唐国强、陈冲(blog)、潘虹等11位演员一起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演员。在事业的巅峰时刻,他却因流氓罪被判入狱4年,从公众的视  线中消失。几年后,他又凭借《铁窗泪》等一系列囚歌大红大紫,80年代末的一段时间,全国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迟志强哀恸、悲伤的囚歌。那种情形,类似今天的刀郎:红得快,消失得也快。  迟志强是80年代演艺界里最波澜起伏的一个,他的故事版本多多,当年究竟因为什么被判流氓罪,他曾经在一些场合解释过,但很含糊,遗留巨大空间。为什么以囚歌走红之后又突然从公众视野里消失?至今,他仍给人留下很多问号。  迄今,网民在评论迟的时候,还有不少人会骂他是强奸犯、大流氓,说媒体报道他是时代堕落的表现。但,迟志强的经历,很难用这样简单粗暴的结论来评判,在他的经历里,剥离开时代背景,一切说辞都显得太过草率,太过轻飘。  《新周刊》:上世纪80年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  迟志强:80年代正好是我事业、生活、个人道路发生剧变的一个时代。我最辉煌的时候是80年代,最艰苦、最磨难、最坎坷的时候也在80年代。失去的东西我又重新获得也是在80年代,重新获得政治生命、艺术生命,乃至我个人喜欢的电影、电视表演艺术等等都是在80年代。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我的悲哀?我说不清。国家在经历着改革开放。而我个人,也经历着国家和个人的互相作用。我有得有失,有幸运有磨难。  《新周刊》:现在再回头看你当年拍的那些片子,你认为自己是个好演员吗?  迟志强:80年代初,我就获得了我们国家电影演员最高奖项——政府奖,全称叫做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青年演员创作奖”。这个奖我们国家到现在一共颁布了两次。一次是给老艺术家,是给赵丹、白杨他们的,一共颁布了22个人;我们这次颁布了11个人,其中有刘晓庆、陈冲、唐国强、我等等。  在80年代我很荣幸地拍了《小字辈》、《创业》、《济南战役》、《最后八个人》。所谓创作奖不是因为一部电影,是创作塑造鲜明的一系列形象。像《小字辈》我演售票员,《济南战役》演一个牺牲的战士,《最后八个人》演抗日战士,《创业》演的是创业的技术人员。那个时候我特别年轻,参加工作才十七八岁,到了1980年获奖的时候已经拍了八九部电影了。那个时候角色不像现在很多,上一个戏不容易,很多人都在争取一个角色,我拍了很多,这很不容易。  《新周刊》:当时为什么入狱,能坦率说说吗?  迟志强:那时候随着改革开放,邓丽君之类的歌慢慢流传进来,我们国家虽然不禁止,但也不提倡。我所接触的环境,像高干圈子,他们优于老百姓的一点就是有很多这种磁带,偶尔在家里举办舞会。我虽然没有参加,但是还是觉得刺激、新鲜。恰恰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。北京的好多演员、明星来到南京参加一个大型活动,我就接待他们。后来要找几辆车送他们去机场、火车站。就有人介绍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女儿,姓陈。她特别有能力,是部队的军医,医院的营级干部。她安排好了一切。我特别感谢,要请她吃饭。她建议去她家吃。我不能喝酒。但当时出于感谢,一下子就喝掉了半瓶。那时候年轻,酒量也不行。我估计陈大姐这个人,她是离婚的,肯定是喜欢我。后来报道我是强奸、轮奸,那都不是事实。  我让司机送我回去,她就说不用,让志强住我家吧。我的朋友也说满脸通红回组里形象也不好。我说好。她那时虽然已经离婚了,但也很年轻。我一进她的房间,就觉得特别香,说心里话心里也有点渴望,渴望和她在一起,也预感会发生些什么事情。我也愿意这种事情发生。我也没有结婚,渴望新鲜、刺激的事情发生。她就说,你休息,我去洗个澡。这下我的心里一阵狂跳。她洗完澡,我已经迷迷糊糊要睡着了,她就钻进我的被窝里。这个事情就这样发生了。那以后,我有点害怕、紧张。有点不好意思再见她了。  第二天早上起来都不敢看她,像逃跑一样离开了。我回到摄制组还满脑子都是那晚上的事情,但一点印象也没有,想不出来那个情景。也没有其他感觉,就是紧张。当时我们在南京待了三个月拍《月到中秋》那个电影。就和她认识了,她父母经常不在,她还有一帮男男女女的朋友,放录音机,举行家庭舞会。我不常去,但一周也有一两次。拍摄之余也很愿意去。毕竟跳舞的有女伴,多是军区干部的孩子。虽然后来都判了刑,我也觉得当时就是纯真的好朋友,单纯的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