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是什么意思?

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是什么意思?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的意思:考虑、考量中华现有的国力,在能承受的前提下,尽量让外国人满意。

在1900年,慈禧向列强宣战,战败。下“诏书”说: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。”字面意思就是: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,能给就给,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。可见其内心惶恐,表示愿满足侵略军的一切要求,但求保清廷平安,保她尊位无损。

从此之后,满清政府一路跟列强妥协,成为列强侵略中国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——因为此时的清政府只“希望用中国的财力物力去迎合洋人,尽量达到洋人的喜好要求”。

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是什么意思?

拓展资料:

传统的观点与理解

1900年中国北方各省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。1900年8月14日,八国联军进攻北京。第二天,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向太原、西安方向逃去。

1901年2月14日,清廷颁布上谕:“本年夏间,拳匪构乱,开衅友邦,朕奉慈驾西巡,京师云扰。迭命庆亲王奕劻、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,便宜行事,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,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,业已照允。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。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。既有悔祸之机,宜颁自责之诏……今兹议约,不侵我主权,不割我土地。念友邦谅,疾愚暴之无知,事后追思,惭愤交集”。

这一上谕充分表现出义和团运动后,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辱媚外、妥协乞怜的可耻嘴脸,人们斥之为投降卖国,决非仅是出于民族的义愤,资产阶级革命派陈天华称清政府为“洋人的朝廷”,也决非仅是出于反清革命的宣传需要。清政府确为无耻的卖国者。

人们对于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一词的理解,却似乎存在着某些误解与歧义。无论是专业治史者,还是一般国民,每当读及此,无不痛感民族之巨耻,皆以为清廷此语是表示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列强的要求,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。

“量中华之物力”的本意

清廷上谕中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之“量中华之物力”,就其本意而言,并非尽最大可能,最大限度地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,而是在确保其政治统治的前提下,以最小的代价,尽可能少的“中华之物力”,去“结与国之欢心”。

我们可以打个比喻。清政府好比一个怯懦之人,身上带有白银百两,这是其一家的全部家业与生存保障。一日突遇数名手持利器的强盗,强盗以死相威胁,迫其交出所带银两。

此人当时固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。然而其一旦发现这几名强盗只想图财,而不想害命,那么,一般而言他不会主动地将自己的上下口袋,里里外外地全部搜罗一遍,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全部钱财交给强盗,而是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,寻找各种理由(诸如,家有高堂老母,又多幼稚子女,时逢天灾等),尽可能多地为自己保留下日后的生活保障。清廷上谕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即是如此。

袁世凯所谓“和议将成,赔款甚巨,此后愈贫愈弱,势难自立……和未定,弱可忧;和既定,贫可忧”,大概正是清廷处境与心态的生动表述。

当然,就总体对外态度或本质而言,清政府的确是为了“结与国之欢心”,而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利益,《辛丑条约》内容之苛刻,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,危害之大,真可谓空前绝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