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电影《长津湖》结局是什么?

电影《长津湖》结局是什么?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《长津湖》大结局是战争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。

很多人看完《长津湖》之后有一种感受,那就是前半段的战争渲染、故事推进确实非常有大片的感觉,节奏也非常明快紧凑,令人大呼过瘾;但是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尾却十分仓促,令人多少有点“没演完”的感觉,有些意犹未尽。

其实出现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,因为该电影还有下半部《水门桥》,预计明年才会上映,长津湖战役此时还没有真正打完,故事没发展到高潮,近3个小时的影片也就暂时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。

电影《长津湖》结局是什么?

在真实历史当中,水门桥3次被我军炸毁,但美军依靠快速的补给和修复能力,最终通过这座大桥实现撤退。最后美军修桥的材料竟然是从日本空运过来的,可见对手的后勤补给能力有多么强悍,效率极高。

美军第十军主力部队基本被保存了下来,成建制撤到了朝鲜半岛南方,而我军则付出巨大伤亡代价,成功将美军赶过了三八线。客观而言此战双方各有得失,长津湖战役到这里才真正结束。  

而在这部电影的下半部《水门桥》中,悲壮的场面和遗憾很可能要远远超过上半部。因为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兰晓龙先生,兰晓龙是多年前火爆荧屏的《士兵突击》电视剧的编剧,该剧与电影是有超时空呼应的。

第七穿插连就是士兵突击里面的钢七连,在电视剧中有过明确的介绍,抗美援朝战争时七连只剩下三个人,有一百多人阵亡,后来在三个年轻人身上重建了这个英雄的连队。而在《长津湖》电影上半部中,七连的损失还没有达到那种惨烈程度,大部分官兵尚存。  

在电影的上半部中,有几处情节与《士兵突击》的剧情相吻合。比如伍万里的入连仪式,过程和《士兵突击》许三多入连有诸多相近之处。同样是由两位前辈讲连史、怀念先烈、报出战士序号。这种情怀因素也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,吸引了大批观众和军迷、历史爱好者。

《士兵突击》和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口碑都很好,均为兰晓龙担任编剧,观众们对《长津湖》和《水门桥》的期待,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此,是对优秀专业人士的信任。  

在下半部电影中,新兵伍万里很有可能幸存下来,因为七连就是在“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三个年轻人”身上重建的,伍万里这时候只有十九岁,又是三兄弟当中最小的,从逻辑上讲应该不会阵亡。

而作为连长的伍千里,则大概率是要牺牲在下半部电影当中的。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,我军虽有歼灭敌人北极熊团的振奋一幕,但留下更多的则是悲壮场面。因为志愿军此战自身伤亡超过五万,是抗美援朝单次战役损失的最高峰。